
靳懷堾,天津薊縣人,1963年10月生。水文化專家。編過期刊、志書,干過記者,當過辦公室主任。現任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漳衛南運河管理局副局長,兼任中國水文化研究會會長、中國江河志指導委員會委員、中國水利作家協會理事等職。
愛好文史,涉獵廣泛,尤其是在中華水文化研究方面用力最勤最深,著有《中華文化與水》、《中華水文化概論》(合著)等,主編《海河志》卷四、《海河三百問》等。其中《中華文化與水》(上下卷,90萬字)一書問世后,被譽為“一部水文化的鴻篇巨制”、“水文化的百科全書”,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,2007年該書被評為“湖北省100種好書”。
2007年元月以來,應邀擔任《中國水利報-現代水利周刊》文化版專欄撰稿人。2007年5月,應中央電視臺之邀擔任20集大型文化專題片《水與中華》總撰稿。近年陸續推出“靳懷堾水文化文集”(包括《水之禮贊》、《追尋大禹的足跡》、《智者樂水》、《千里走運河》、《水潤名城》等),其中《水之禮贊》、《追尋大禹的足跡》已于2008年出版發行。
簡介:水是生命之源,人類的生存發展須臾離不開水,同時水也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。中華民族在認識水、治理水、開發水、保護水和欣賞水的過程中,留下了豐富的精神產品,領悟出許多充滿智慧的哲思,奠定了中華水文化的深厚底蘊。因此,本書作者以宏闊的學術視野,以水為線,涉及哲學、美學、文學、藝術、民俗、軍事、交通等多個領域,旁征博引,深入淺出,對中華文化與水的關系進行了全面地闡釋,展現了水對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作者的研究沒有僅僅停留在將水與某些文化現象、文學藝術作品進行簡單羅列和膚淺比附的淺表層,而是憑借自己對中國文化和水利工作的深沉感情,將水文化的研究上升到了審美的層面,全面綜合地進行論述,表達了學者式的個人化思考。 在此基礎上,作者提出,水文化不應僅僅局限于水利文化,它的實質是人與水關系的文化,是“人類活動與水發生關系所產生的以水為載體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,是民族文化以水為軸心的文化集合體”。這一觀點無疑是對水文化內涵的全新闡釋,為今后的水文化研究拓寬了思路。 本書作者靳懷堾多年來一直從事水利工作,在完成繁忙的本職工作的同時,利用業余時間廣泛閱讀、研究大量文獻資料,潛心寫作,歷時8年著成此書,可謂“十年磨一劍”。 <
目錄:
引言:中華文化與水
一 治水與中華文明
治水與中華文明
中華運河文化
中華井文化
二 中華河湖海泉瀑雨雪文化
中華江河文化
中華湖泊文化
中華海洋文化
中華泉文化
中華瀑布文化
中華雨文化
中華雪文化
三 中華崇拜與水
中華水崇拜
中華龍文化與水
中華祈雨文化
中華歲時風俗與水
四 中華哲學、審美、環境觀與水
中華哲學觀與水
中華審美觀與水
中華環境觀與水
五 中華區域、象征、陰性文化與水
中華區域文化與水
中華象征文化與水
中華陰性文化與水
六 中國古代城市、交通、戰爭與水
中國古代城市與水
中國古代交通與水
中國古代戰爭與水
七 先秦諸子文化思想與水
孔子與水
孟子與水
荀子與水
老子與水
莊子與水
墨子與水
孫子與水
《管子》與水(上)
《管子》與水(下)
八 中國古代文學與水
神話傳說與水
《詩經》與水
詩與水
詞與水
古典愛情詩詞與水
散文與水
賦與水
楹聯與水
成語與水
九 中國古代藝術及體育與水
中國古代園林與水
中國古代音樂與水
中國古代繪畫與水
中國古代書法與水
中國古代體育與水
十 中華山水、茶、酒文化與水
中華山水文化與水
中華茶文化與水
中華酒文化與水
參考文獻
后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