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充分發揮中華水文化專家委員會(以下簡稱專委會)的研究咨詢作用,凝聚水文化專家的智慧力量,搭建有效發揮水文化專家作用的平臺,更好滿足水利改革發展新實踐對水文化專家人才隊伍建設的新要求,按照水利部黨組的工作部署,政研會對專委會進行了調整增補,并報部領導批準同意。現將新一屆專委會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主要任務
專委會是水利系統水文化建設的人才專家庫,主要任務是:深入貫徹“十六字”治水思路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,對水利系統水文化建設的重大項目、重大研究課題進行研究、論證、評估,對水文化建設中重要決策和規劃開展調查研究、咨詢評議,對水文化建設與發展提出相關建議。
二、專業組設置
為切實發揮專委會專家的特長,保障專家有效開展工作,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、咨詢水文化建設發展領域的重要問題,推動水文化建設不斷發展,根據近年來水文化建設發展的實踐,新一屆專委會設立理論研究組、生態工程組、遺產保護組、教育傳播組等四個專業組。
1.理論研究組。主要挖掘治水歷史和治水思想,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水文化。研究新時代水文化建設新理論和河流倫理文化,構建水文化理論體系。研究水文化建設與水利思想文化、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與路徑,推進水利系統黨的建設與思想文化建設。
2.生態工程組。主要研究如何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內涵品位的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,推廣應用水生態建設新理念、新技術、新方法。挖掘傳承河湖文化、區域水文化,推進幸福河流建設。研究水工程的生態化、景觀化、美化綠化治理,推進水清岸綠的河湖水域岸線和水利風景區建設。
3.遺產保護組。主要挖掘水文化遺產蘊含的時代價值,保護、傳承水文化遺產。指導水利系統水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和保護利用,推進世界級文化遺產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申報等工作。研究制定國家級水文化遺產認定標準,推動國家級水文化遺產申報審查與考察評價工作,做好國家級水文化遺產認定工作。
4.教育傳播組。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博物館、展示(覽)館、公園、雕塑、博(展)覽會等各類涉水文化設施的教育傳播功能,整合媒體、網絡、出版資源,教育傳播水文化。推進水文化進社區、進校園、進課堂。促進水文化走出國門,開展水文化交流,增強水文化的國內國際影響力。
三、人員組成
經過申報、初評、專家評審、報部領導批準等程序,在各單位和政研會推薦的人選中,選擇從事水文化建設工作的人員入選專委會。今后還將根據工作需要調整補充專委會人員。
特此通知。
附件:中華水文化專家委員會名單
附件
一、主要任務
專委會是水利系統水文化建設的人才專家庫,主要任務是:深入貫徹“十六字”治水思路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,對水利系統水文化建設的重大項目、重大研究課題進行研究、論證、評估,對水文化建設中重要決策和規劃開展調查研究、咨詢評議,對水文化建設與發展提出相關建議。
二、專業組設置
為切實發揮專委會專家的特長,保障專家有效開展工作,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、咨詢水文化建設發展領域的重要問題,推動水文化建設不斷發展,根據近年來水文化建設發展的實踐,新一屆專委會設立理論研究組、生態工程組、遺產保護組、教育傳播組等四個專業組。
1.理論研究組。主要挖掘治水歷史和治水思想,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水文化。研究新時代水文化建設新理論和河流倫理文化,構建水文化理論體系。研究水文化建設與水利思想文化、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與路徑,推進水利系統黨的建設與思想文化建設。
2.生態工程組。主要研究如何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內涵品位的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,推廣應用水生態建設新理念、新技術、新方法。挖掘傳承河湖文化、區域水文化,推進幸福河流建設。研究水工程的生態化、景觀化、美化綠化治理,推進水清岸綠的河湖水域岸線和水利風景區建設。
3.遺產保護組。主要挖掘水文化遺產蘊含的時代價值,保護、傳承水文化遺產。指導水利系統水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和保護利用,推進世界級文化遺產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申報等工作。研究制定國家級水文化遺產認定標準,推動國家級水文化遺產申報審查與考察評價工作,做好國家級水文化遺產認定工作。
4.教育傳播組。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博物館、展示(覽)館、公園、雕塑、博(展)覽會等各類涉水文化設施的教育傳播功能,整合媒體、網絡、出版資源,教育傳播水文化。推進水文化進社區、進校園、進課堂。促進水文化走出國門,開展水文化交流,增強水文化的國內國際影響力。
三、人員組成
經過申報、初評、專家評審、報部領導批準等程序,在各單位和政研會推薦的人選中,選擇從事水文化建設工作的人員入選專委會。今后還將根據工作需要調整補充專委會人員。
特此通知。
附件:中華水文化專家委員會名單
附件
中華水文化專家委員會名單
主 任:劉學釗 中國水利政研會會長、教高
副主任:周鵬飛 中國水利政研會秘書長、高經
靳懷堾 海河水利委員會紀檢組組長、研究員
張金良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、教高
鄧淑珍 中國水利報社黨委書記、編審
呂 娟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減災中心主任、教高
秘書長:雷偉偉 中國水利政研會副秘書長
副秘書長:盧娜 中國水利政研會處長、高經
一、理論研究組
靳懷堾 海河水利委員會紀檢組組長、研究員(組長)
王衛國 水利部文明辦副主任
張 陽 河海大學世界水谷研究院院長、教授、博導
朱海風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黨委原書記、教授、博導
馬建琴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規劃處處長、教授、博導
尉天驕 河海大學教授、博導
王英華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所教高
肖 飛 廣東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
潘 杰 江蘇省水利廳原處長、研究員
陳 敏 重慶市水利局改革處處長、博士
雷偉偉 中國水利政研會副秘書長
謝祥林 四川水利職業學院副教授
王偉英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水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、副教授
鄭曉云 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
帥移海 湖北省水利廳二級調研員、高工
趙愛國 淮河水利委員會沂沭泗局原處長
賈兵強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、博士
二、生態工程組
張金良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、教高(組長)
周鵬飛 中國水利政研會秘書長、高經
李仰斌 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原主任、教高
張勝利 河南省鄭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、局長
王 凱 江蘇省南京市水利局原局長、教高
郎連和 大連水務集團董事長
王文成 寧波市原水集團董事長、教高
閆 彥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水文化研究所教授
詹衛華 水利部綜合事業局辦公室主任、教高
董 青 水利部綜合事業局景區規劃建設處處長、教高
魏 理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利水電開發總公司文化景觀室主任、高工
沈建華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黨委原副書記、水文化中心主任、研究員
邱志榮 浙江省紹興市水利局原局長、鑒湖研究會會長、教授
方自亮 浙江省太一文化公司總經理、教授
沈季民 寧波市水文化研究會會長
閆冠宇 嶺南生態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、嶺南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
萬忠海 四川省都江堰東風渠管理處處長、教高
汪 群 常州工學院副院長、教授
趙 楠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副所長、高工
胡麗香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副所長、高工
三、遺產保護組
呂 娟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減災中心主任、教高(組長)
劉學釗 中國水利政研會會長、教高
譚徐明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原副總工、教高
張志榮 中國水利博物館館長、教高
伍海平 淮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、教高
馬東春 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總、教高
盧 娜 中國水利政研會處長、高經
李云鵬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長助理、高工
宋 堅 中國水利博物館研究處處長
劉建勇 寧夏水利廳水利博物館副主任、高經
耿 濤 陜西省水利廳三級調研員
晉知華 安徽省水利廳水利志編輯室副主任
王建平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博物館館長、研究員
劉 璇 陜西省水利信息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、高工
蔣 銳 重慶市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辦公室主任、文博館員
四、教育傳播組
鄧淑珍 中國水利報社黨委書記、編審(組長)
陳茂山 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、教高
別道玉 長江水利委員會宣傳出版中心主任、編審
王 超 重慶市文聯原黨組書記、副主席
傅新平 中國水利政研會副秘書長、研究員
馬愛梅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編輯、編審
李 亮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傳媒集團水文化分社社長、副編審
果天廓 中國水利報社科教文化專刊部主任、編審
張清年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教授
饒明奇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、教授
肖 帆 四川省水利廳都江堰管理局原局長
涂師平 中國水利博物館宣教處處長、研究員
吳澤俊 江西省南昌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、教授
蔣建軍 陜西省水利發展調查與引漢濟渭工程協調中心主任、教高
占任生 江西省水利廳辦公室(黨委辦公室)二級調研員
李俊輝 湖北省水利廳文明辦副主任、高工
張智涌 四川省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、教高
易文利 中國水文化雜志社社長、高工